2023(春季)亚洲智能穿戴展首场峰会——2023(春季)全球智能穿戴大会于2023年3月29日正式拉开帷幕,大会旨在围绕产业上下游关注话题,连接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将标准、产品、方案、生产制造、品牌、渠道等细分领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技术发展与应用落地。
在嘉宾演讲环节,来自深圳市智能穿戴行业协会的郑毅会长为我们带来了以《智能穿戴行业发展趋势及产品动态》为主题的演讲,成为本次为期三天的亚洲智能穿戴展及全球智能穿戴大会演讲环节的开场之作。本次演讲,郑毅会长为我们介绍了智能穿戴的定义及未来,点明智能穿戴行业现状与发展的关键技术,并就智能穿戴行业未来的机遇进行了分析。
作为一类超微型、可穿戴、人机最佳结合与协同的移动信息系统,且能够增强人类智力和感知能力的设备,郑毅会长预测,智能穿戴设备未来将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电子器官”。
2012年,Google发布Project Glass计划,引起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相关热度的上升,这一年也被业界定义为智能穿戴的元年。2014-2015年,智能穿戴产品迎来了爆发性的增长,此时的智能穿戴领域推出的产品形态丰富,相关制造商亦受到各大投资机构的青睐,并紧接着进入高速发展期。如今,智能穿戴的发展远未到达巅峰。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表及手环等产品的不断发展,普及率得到大幅提升,其在带给我们新体验的同时,也引领着智能产品的新潮流、新趋势。但在2022年第四季度,智能穿戴设备市场承受了一定的压力,各品牌首次出现两位数幅度的下滑,出货量下降18%至5000万件,智能手表与手环皆出现一定程度的跌幅。
此外,智能穿戴领域各大头部品牌在2022年的表现也是各有千秋,苹果仍保持着行业翘楚的地位,其出货量在去年也获得了5%的增长;小米与华为在出货量方面相比2021年虽有下滑,但其市场份额超过了三星,分别位居二、三位。据IDC预测,从目前中国市场来看,2023年成人手表出货量已呈恢复性增长,在2023-2025年亦将稳步增长。
目前,主流智能手表主要分为儿童类、成人类与老人类三大类。儿童类智能手表主打安全、守护、学习与陪伴;成人类智能手表主打运动、商务与时尚;老人类智能手表则主打健康监测与医疗预警。相关数据显示,健康监测、通话与运动管理分列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智能手表功能的前三位。
在智能手表的产业链方面,郑毅会长指出,产业链上游包括了主控芯片、传感器及算法、电池、屏幕及触摸等相关电声器件产品;中游包括软硬件解决方案商、工业设计及工艺、设备集成商等;下游则包括了线上与线下的消费渠道。郑毅会长强调,作为智能穿戴行业的一员,只有清晰地找准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定位,方能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
当前,智能穿戴的发展面临着三大瓶颈,郑毅会长将其总结为“短”“厚”“笨”,“短”指当前智能穿戴设备功耗大、待机时间短,需要靠电池技术的革新来解决;“厚”指当前产品集成度有待提高,一些功能齐全的产品在体积方面则会显得过于厚重;“笨”指当前穿戴设备智能化程度仍未达到更为理想的状态,部分监测数据不够准确。在未来,若有厂商能够完美解决上述问题的厂商,其就将成为市场的翘楚。
近年来在疫情等因素影响下,智能穿戴的新机遇也在萌发:大众中的健康意识在经历疫情后迅速被激发。因此,在运动管理及健康监测功能方面性能出色的智能手表产品,将会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此外,智能穿戴应用极为广泛,其种类繁多,每一类皆可培养出巨大的市场,适合广大中小企业深耕,且智能穿戴产业的特性决定了其可与各行各业进行结合发展。
在智能手表与传统手表的融合方面,郑毅会长指出,二者在有机结合后,产品便兼具了传统手表的精美外观与文化,同时也提供了智能穿戴的功能与服务,进一步提升产品力与销量。这也是部分科技类智能手表厂商旗下产品所不具备的传统手表卖点元素。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智能穿戴产品的发展、升级,带来更新的机遇,如人工智能的算法及对用户行为习惯的分析,可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贴身的功能服务。
从2010年开始涉足智能穿戴行业,郑毅会长称自己已成为一名“智能穿戴的老兵”,他相信,随着智能穿戴技术在各相关行业的不断赋能探索,智能穿戴设备必定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