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耳机产品已成为我国电声产业占比超1/3的重要门类,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耳机产品制造国,也是耳机产品的消费大国。降噪功能是中高端无线耳机产品的“标配”,其性能优劣与消费者体验高度关联。近日,以“仅2款降噪耳机通过工信部认证”为标题的关于降噪耳机降噪性能的报道引起较大的舆论,降噪耳机质量究竟如何,引发了公众高度关注。本文从降噪耳机风险监测情况,全面梳理降噪耳机质量现状,介绍耳机标准研制领域的最新动态,也希望通过耳机标准的研制,为耳机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坚实标准支撑。
近日,以“仅2款降噪耳机获工信部A级认证”的相关新闻铺天盖地,以该关键词检索,相关结果超100万个,引发了舆论高度关注。
(“仅2款降噪耳机获工信部A级认证”的相关新闻报道)
这里提到的“降噪耳机A级认证”,是基于国家语音及图像识别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于2021年11月开展的降噪耳机测试,根据其发布的《智能降噪耳机与通话降噪耳麦多场景性能测评研究报告》显示,本次测试共计完成了12款无线降噪耳机测试。
(该批次实际测试情况)
根据其2021年12月24日发布的新闻显示,共计4款耳机产品获得了其颁发的“智能降噪耳机产品用户场景ANC综合降噪A级评估证书”,并非新闻报道中的“仅2款耳机通过认证”。
(该批次实际证书发布情况)
再来看其测试方法,根据其2021年11月11日、11月29日发布的两次征集通知新闻显示,依据的是“相关国家标准”及该机构制定的《智能降噪耳机多场景性能测评规范》,但其并未披露《智能降噪耳机多场景性能测评规范》的具体内容。从其发布的《智能降噪耳机与通话降噪耳麦多场景性能测评研究报告》中来看,其评价方法包括ANC性能和ENC性能两大部分,ANC性能包括降噪区域、平均深度2项指标,ENC性能包括环境噪声消除、人声客观保持、人声主观评测3项指标。
整体来看,测试依据并非已发布标准,最终结论也非网上新闻热炒的“仅2款”,更非“工信部A级认证”。显然,本次引发舆论高度关注的“仅2款降噪耳机获工信部A级认证”是典型的媒体的片面报道,曲解了相关机构的测试情况和测试结果,与事实不符。
2020年底至2021年初,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数字音视频及多媒体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以下简称“音视频国检中心”)联合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担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降噪耳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该次风险监测工作共采集了47个品牌、60批次降噪耳机产品;按照品牌归属来看,其中包括20批次国外品牌产品和40批次国产品牌产品;按照佩戴方式来看,其中包括25批次头戴式产品和35批次入耳式产品;价格区间覆盖199元-2950元。本次风险监测的试验依据EN50332:2013《Sound system equipment: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ssociated with personal music players》和YD/T 1884-2013《有源抗噪声送受话器组通用规范》等标准,重点对最大声压级、模拟节目信号特性电压、被动降噪量、主动降噪量和综合降噪量等5个项目进行了监测。
该次风险监测参考GB 20864-2003《有源抗噪声送受话器组通用规范》中的测试方法,由于该标准的测试范围主要针对军用耳机,且规定的噪声声场限值(120dB)相较于民用产品过于宽松,所以测试把噪声声场限值下调至100dB,更接近消费者实际使用环境。降噪耳机风险监测的60批次降噪耳机样品,除去3款因技术原因无法测试的以外,其余57批次降噪耳机的降噪性能数据分布如下图所示(左右耳各记为一组数据)。整体来看,绝大部分耳机主动降噪能力集中在-15dB至-5dB区间,占比为63.04%。
(ANC能力分布统计图)
对比国外耳机(20对)和国产耳机(37对)的降噪能力分布,可以看出两者差异不大,均主要集中于-15dB至-5dB区间;其中降噪能力低于-5dB的比率相当,不存在显著差距。
(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降噪能力统计图)
从降噪频率范围来看,以-3dB作为判定界限,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降噪频率范围统计图)
国外耳机(20对)降噪量差异度的左右耳降噪量差值平均值为3.23dB,降噪量差异均值为29.02%;国产耳机(37对)来看,左右耳降噪量差值的平均值为2.50dB,降噪量差异均值为22.07%。国产耳机降噪量左右耳差异度略优于国外耳机。
(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耳机降噪量左右耳差异度统计图)
依照行业普遍认知,降噪低于10dB时,其主动降噪效果显著程度明显降低,将严重影响降噪体验,依照此限值分析,多达30批次产品降噪量未达到10dB,占比近5成。可见,降噪能力方面,降噪能力不足是较为普遍和突出的现象。尤其是低于5dB降噪的耳机产品占比超过10%。
另外,在监测过程中可以看出,首批采购60款,超过16款尽管标称支持“降噪”,但实际样品不支持主动降噪,存在较为严重的虚标问题。
最终总局对本次风险监测的降噪耳机风险定位为中等风险。
注:风险监测相关数据,据央视2021年7月11日《每周质量报告》节目、2021年7月19日《热线12》节目。
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以下简称“音视频标委会”)在国标委和工信部领导下,从事全国音视频及多媒体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负责IEC/TC100国内技术归口工作。历年以来,音视频标委会推动了多项耳机重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研制,包括:GB/T 14471-2013 《头戴耳机通用规范》、GB/T 12060.7-2013《声系统设备 第7部分:头戴耳机和耳机测量方法》、GB/T 13581-1992 《高保真头戴耳机最低性能要求》、GB/T 15528-2013 《语音通信用传声器和耳机测量方法》、T/CAIACN 003-2020《蓝牙耳机测量方法》、T/CA 109-2020《蓝牙耳机技术要求》、IEC 63034-2020《Microspeakers》(微型扬声器)。
2020年,音视频标委会针对耳机成立了耳机标准工作组,统筹后续耳机国标、行标研制,目前工作组已有成员单位近百家,覆盖了耳机产业链上下游。当前,工作组正在推动行业标准《无线耳机通用技术规范》的研制工作。2022年1月6日,该项标准的第二次起草组会议在线召开。该标准将涵盖耳机降噪性能测试方法和技术要求,将为规范耳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标准支撑。
企业标准是企业对具体产品的技术要求,是企业对产品质量把关的依据,与其产品质量高度关联。帮助企业提升企业标准质量,将从源头上提升企业产品的技术质量。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度重视耳机企业标准评估工作;组建的耳机企业标准评价团队包括相关产品、技术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抽查、风险监测项目负责人等;自2017年以来,多次承担耳机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价工作。历年来,耳机领域累计完成近2000份企业标准评估,发布了多份耳机企业标准领跑者榜单,为耳机助力音视频领域企业标准技术质量提升。
电子标准院联合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于2020年8月联合发布了《蓝牙耳机主动降噪能力测试规范》,并基于该规范开展了部分耳机产品降噪性能评测。同时,针对降噪耳机的降噪性能评测,电子标准院联合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及数十家行业领军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无线降噪耳机降噪性能相关团体标准的研制工作,为行业标准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要从根本上提升产品质量,必须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通过高质量的标准规范和引导产业良性发展;同时,加大对市场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监测,强化标准落地执行,将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低劣产品剔除出去。
而诸如“仅2款降噪耳机通过工信部认证”的新闻,打着耸人听闻的标题,断章取义的牵强附会新闻的实质内容,只会加重大众不必要的恐慌,降低其对国产降噪耳机产品的信任度,对规范和引导行业良性发展无益。
电子标准院将持续推动重点标准研制,与业界伙伴共同推动耳机产品标准符合性检测,为消费者购买耳机产品提供权威技术支撑。相信在产业界的密切配合下,耳机产品的质量将通过标准的制定完善和宣贯执行得到显著提升。